最愛上山挖木薯 但不能隨便吃 小心有毒
糖果也喜歡懷念過去,心血來潮想馬上吃木薯。
她那天請父母吃早點已可當Brunch, 不上不下時間,我想趁機偷懶不煮飯,她說想吃她阿嬤(外婆)的水煮木薯,然後她去買法國人做的羊角麵包當下午茶,我就可以「放生」免煮。
歸途我在阿依淡巴剎向野菜檔的阿伯越南籍遺孀買了根木薯,才5令吉,夠我做兩道點心。
我用一半做馬六甲椰糖蒸木薯,另一半截要糖果磨成泥烤木薯糕,其實兩道都是我的最愛!剛好能搭她貴買的羊角麵包和檸檬塔,和我買的一些本地水果,泡一瓶桔子酸梅冰,和一壺芒果茶,就是一桌豐富的下午茶了。
也許我們都很久沒吃到木薯,特別想念。對最近沒食慾的烏龜而言:「嗯!這是木薯,我吃過!」就這樣,隨便應酬搭話,都沒說好不好吃?或者喜不喜歡?吃,對他來說,不再講究,也好像不重要,變了老人。我和糖果最懂得欣賞糧食,珍惜食材。
不過糖果說,巴剎買的木薯,煮起來帶有微微口味,沒她小時候吃的可口。那是我媽到山上現挖現煮,不留隔夜的新鮮木薯,還有外婆的愛心,當然分外好吃!
後來我發照片和表妹分享,真巧她剛好比我們早一天吃,她說木薯要慎吃,不然會食物中毒的。一言驚醒夢中人,提醒了我,木薯有毒!我還真的忘記這回事。好險。
由於懶得清洗超市買的木薯,她是直接煮了吃,結果出事。她說吃後身感不適,暈暈醉醉了一天,叫我小心,也懷疑荷蘭市售的木薯品種,是否有問題。
我聽了心寒,記得前陣子東馬才發生一個小男孩,因誤食問題木薯中毒身亡,我就不敢把木薯吃完,第一次浪費食物。
小時候只聽過阿嬤和媽媽說過,普通木薯可吃,只有「倒吊薯」有毒性,但我們年紀小,不懂什麼是倒吊薯。老弟說,意味木薯的根塊,露出土層表面。
沒事,現在科技先進,資訊發達,問一問谷歌,網上搜一搜,就知道什麼一回事了。
木薯(學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),源自南美洲,是耐旱澱粉(Tapioca薯粉或生粉)作物,是全球六大糧食,含蛋白質、氨基酸、維生素與醣類等化合物。塊根富含澱粉,是工業澱粉原料,但含氰酸毒素,需經漂浸處理方可食用,一些低毒品種如麵包木薯,只需剝皮即可除毒。
木薯本地普遍常見有兩種,即枝葉淡綠與紫紅,前者毒性較低。
未煮熟或氰酸未完全分解前食用,內含的毒素會轉化為氰化氫(Hydrogen Cyanide)。
中毒後輕則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昏眩;重則呼吸衰竭而死亡。據知還會引起甲狀腺腫,並會傷害視神經和運動神經等。
不查資料還好,查了我以後不敢自己隨意處理木薯來吃了,怕怕。回想起來,阿嬤和媽媽定是對木薯品種一知半解,還好小孩們都健康成長,沒有因為吃木薯而出事,真是大幸!
不過全球有8億人以木薯為營養來源,但與馬鈴薯相比,木薯蛋白質含量較低,其工業食品多達2000種,若以之為主食,需補充足夠蛋白質。
阿嬤也是這樣用木薯養大她5個子女。她最常叫我們上山挖木薯回來給她煮,她用灶火炭燒,很香。
她只用個深徑小鋁盆,裝滿切成小方塊的木薯和水,擺在炭火上煮至木薯熟軟,然後以黑糖和少許椰漿調味,一道銷魂美味的木薯甜點,就這樣香噴噴出爐,小孩們爭先恐後搶著吃。
最好的吃炭燒木薯時機,是每當學校假期來臨的涼快雨天,孩子們嘰嘰喳喳聚在窄小的廚房,等待木薯煮熟時,一起大快朵頤。此情此景,特別的溫暖,吃完躲進房間玩鬧,記憶猶新。
我們平時還把木薯葉的紅柄,製項鍊,想起來還蠻有手藝的。阿嬤就愛吃木薯嫩葉,只要用石臼搗出讓人流口水的三拜蝦辣椒醬(Sambal Belacan),她就能開胃下飯了。
我年紀小,別說菜,連豆芽都挑食,所以沒嚐過水煮木薯葉的美味,只陪過馬來朋友用餐,見過她們手抓飯吃木薯葉,津津有味。馬來風味除水煮,也煮成椰漿咖哩木薯葉。
行管令放寬,我可以回鄉探老爸了,順便補上幾張木薯照片給大家分享。難得這次有弟妹陪伴一同挖木薯,回味童趣,好開心。
備註安全吃木薯小貼士:
水煮木薯是傳統吃法,用大鍋水,煮至木薯熟軟,分解氰酸,即可濾乾點白糖,或沾自煮的班蘭香葉紅糖漿吃。
若刨成泥做木薯糕,記得先把木薯泥擠出汁,像擠椰漿那樣,但白色汁是要擲丟的,這樣做出來的木薯糕便無毒性,可安心製糕點。
但萬萬記住,木薯忌生吃,一定要處理好清了氰酸才能食用。雖然《叢林法則》有幾個嘉賓曾表演生吃木薯都沒出事,或許是下肚分量少,只是區區那幾口,或許只是試咬充鏡頭,但最後都是族長監督下煮來吃。